三十余载的物化探人生之路
——记最美地勘人徐岳行

最美地勘人——徐岳行(左三)向专家组汇报工作成果
1982年7月,徐岳行从赣州地质学校地球物理探矿专业毕业到我院工作,至今已有32年。32年来,他一直在野外一线从事物化探找矿工作,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从一个年轻的技术人员,成为一名优秀的物化探行家及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地质物化探项目50余个,累计完成省内外物化探扫面面积超过20000km2、物化探剖面超过300km,为矿产勘查、成矿区划、基础地质研究等领域提供了大量的物化探资料和信息。在他的带领和传授下,培养了徒弟和一线技工数十人,在我院形成了一支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特别能吃苦的物化探野外工作队伍,在地质找矿工作中大显身手,以优质高效的工作作风赢得广泛赞誉。
一、爱岗敬业,坚守地质找矿物化探32年
毕业后,徐岳行到我院重力分队从事物化探普查、重磁测量等工作,担任磁法操作员。他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很快成长为青年岗位能手,成为一名出色的操作组长,随后担任项目负责人,为全队青年人树立了榜样。翻开我院资料室保存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物化探资料,在那一页页有些泛黄的报告扉页、图件和原始记录上,有徐岳行的一处处签名,真实记录着他的付出和收获。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地质找矿工作处于低谷,项目和经费严重短缺,工作几乎停滞,找矿队伍面临解体,当时徐岳行所在的地调所只有5名职工,大多情绪低落不安心工作。在艰难时刻,他积极利用工作多年对资料熟悉的优势,开展资料二次开发及地质立项工作,与所领导一起积极争取省国土厅、省地勘局项目,完成了省萤石矿矿产资源调查及F、Ca异常查证及多个项目。同时主动为兄弟单位的地质找矿项目提供物化探技术支撑,先后完成了省农业地质环境调查深层采样、石平川地区重力调查等大量工作。徐岳行信念坚定、艰苦付出,成为困境物化探队伍中的坚力量和中流砥柱。
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后,地质工作迎来春天,徐岳行全身心投入一个接一个物化探项目中,协助南京地调中心、省地调院、省有色局、省水文队等地勘单位,完成了大量的基础地质、矿产地质中的物化探工作,并承担了省国土厅多个磁法、重力扫面项目任务,充分体现我院物化探技术支撑队伍实力。
二、奋力拼搏,圆满主持完成多项大中型物化探项目
2005年,我院与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成立了物化探遥感调查所,承担中国地调局下达的江西省瑞金、会昌地区等六个1:5万图幅的物化探扫面工作。调查区地处闽赣交界处,属武夷山南段中低山区,地形复杂, 最高峰梅山顶海拔1113m,植被茂密,地表沟谷纵横,水流湍急,野外调查条件非常差。徐岳行作为项目负责人,不畏工作艰苦,不怕困难,勇敢地接受了工作任务,以项目组为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那一年,他整整三百天没有回过家,每天没亮就起来检查各组出行装备,傍晚站在门口迎接每一个组员的安全归来,夜深人静时他又独自一人在灯下检查当天每一个观测数据,合理安排好第二天工作。在徐岳行的带领下,项目组成员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该项地区2790km2,55200个物理点的工作任务,顺利通过了国家地调局、南京所严格的野外验收和成果评审,获得高度评价。
2007年10月,省国土厅下达“开化杨林—淳安叶村地区1:5万矿调”地面磁法工作任务,该项目工作条件极差,为浙西山区Ⅴ类地形,地形条件差,部分地区为无人区,近似原始森林,高差较大、山高路险。刚刚圆满完成前两个任务的徐岳行,没顾上休息,二话没说就接受任务,带领着项目组的全体成员奔赴开化杨林地区开展工作。野外工作期间还经历了百年一遇的雪灾,徐岳行为确保能按期、安全、准确完成地任务,合理安排时间、巧妙利用地形,顺利地在雪灾期间完成了预计工作量。过完年,当大家都还沉醉在节日的气氛中时,他又早早就带着项目组成员回到了工区开始了他的日复一日的工作。由于徐岳行组织得当和坚持不懈地忘我工作,项目组仅用7个月便顺利完成了外业工作,委托方大为赞赏,对此以“专业速度”来形容。
“东阳虎鹿—嵊州长乐地区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地面物探”工作期间,正值2009年底隆冬季节,山高林密、寒风刺骨、滴水成冰,徐岳行同志带领大家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如期完成1∶5万高精度地面磁法900km2、物性样品采集等工作任务,得到成果验收专家的高度评价。之后,又完成松阳关塘—蛤湖地区1:5万重力调查、浙江沐尘—遂昌地区矿产远景调查1:5万高磁测量、浙闽松政地区1:5万矿调地面高精度磁测等大量的野外工作。目前,徐岳行带领新的项目组,远赴福建开展“福建官路—浦城地区矿产远景调查”的1:5万地面高精度磁测工作,调查面积1450km2,时间长达一年半。多年来,他主持完成的物化探项目有50多个,一次性验收通过率达到100%,深得省厅主管部门和委托方的信任。
三、淡泊名利,刻苦钻研物化探新方法新技术
徐岳行为人低调,谦虚朴素,淡泊名利,面对各级各类先进推荐时,他都极力推辞。在经济分配上,他也非常谦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徐岳行有着沉静的性格,这在他潜心钻研技术时显得尤为明显。从最早的磁法操作,到重力、磁法、电法、化探野外工作的多面手,再到胜任项目安排、质量检查、数据处理、报告编写的优秀项目负责人,一步一个脚印,他潜心研究、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善于总结。
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徐岳行感叹知识进步、仪器更新迅猛,主动迈开步伐,紧跟时代潮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各方面知识、研究各种仪器的操作、使用。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徐岳行已经成为我院物化探资深负责人,成为物化探领域专家。
四、关爱职工,为物化探事业培育优秀接班人
徐岳行以项目部为家,以同事为家人了。他几十年如一日,给身边的年轻人做“导师”,真心爱护年轻人,努力做好“传帮带”。如何让年轻人所学有用、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徐岳行是行家里手,他说:“我的技术是地质前辈传的,我也要把自己的手艺传给徒弟们。”工作之余,徐岳行经常组织组员们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用理论解译地质资料,再结合野外实践,加深问题认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徐岳行不允许组员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更不允许组员在安全上存在隐患,他说:野外数据一个小小的误差很可能导致成果的大误差,而野外出行一次小小的疏忽则会出现生命的威胁。所以,每天早上检查出行工具、设备安全,晚上校对数据成了他必备工作,也成为他对组员的严格要求。有一次,一名80后小伙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他不顾情面当众对这名组员进行了严厉批评。这个年轻人当时感到很没面子,对徐岳行的做法极为不满。事后,徐岳行主动找到他,跟他谈心,讲解安全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技术指导。在他的帮助下,这位80后小伙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并感激地说,真没想到严厉的徐工是这样一个细心、耐心的人,会这样无私帮助他。
长期奋战在野外一线的徐岳行至今没有成家,他把最深沉的爱都给了项目部的同事们。为了让年轻人在艰苦的工作环境有个温暖的休息场所,徐岳行总是在项目进场前便赶往工地,寻找条件较好的农户家庭作为项目部,等组员到达时,一个温馨、整洁的办公室、宿舍已经在迎接他们。野外的工作、生活条件相当艰苦,炎炎夏日、冷酷冬天,年轻的小伙子不时会产生懈怠、退缩的情绪,这时的徐岳行就是一个体贴的老大哥,他会拉着小伙子们天南地北地聊,一直聊到大家开怀大笑,一扫疲惫与低落,重新投入到新一天的工作中。徐岳行负责的每一个项目中,他总是第一个到达项目部,最后一个撤走,对他而言,他的生命在野外一线,他的家就在项目部。
32年来,徐岳行全身心投入到地质事业,默默无闻地经历了多少个寒冬腊月,又经历过多少个炎炎夏日,他都没有退缩,不管有什么样的困难,总是迎头赶上,不畏艰苦,不惧严寒,不怕酷暑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高难度项目。多年恶劣的野外生活已经把徐岳行打磨成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人,每天穿着工作服的他跟“美”毫无关联,但他却是我们物探人的骄傲,是我们心目中最美的地勘人!
(工会办整理)

认真布置工作

仔细检查仪器

陪同领导检查

耐心核对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