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红色印记 扬老区精神
——记测试物业党支部活动
8月27日,为进一步学习爱国主义精神,学习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工勘院测试物业党支部的党员、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一行来到浙东老革命根据地——余姚梁弄镇。抗战时期这里是四明山革命根据地的心脏,镇内有浙东根据地纪念馆、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旧址、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等革命胜迹。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新四军浙东游击队纵队司令部旧址。沿着一条弯曲的小弄堂,我们来到司令部旧址。此处位于梁弄镇晓岭街,坐北朝南,晚清时期四合院式院落,中为天井。岁月易逝,史迹尚存,这座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洗礼的四合院毅然挺立在这个小镇,院中陈列室里摆满了新四军游击队纵队史料。通过观看史料,我们了解到从1942年开辟浙东三北抗日根据地到1945年抗战胜利浙东新四军奉命北撤的三年中,浙东抗日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日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根据地发展至拥有16个县级政权,400万人口,1万余武装部队。除了军事斗争取得了辉煌战绩以外,中共浙东区委还在根据地广泛开展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之后,我们来到了中共浙东区党委旧址,此处为清末木结构民居。正楼七间,左右翼楼与正楼以檐廊通连,各为二开间,中间为鹅卵石铺砌的庭院,四周围以高墙,并筑有高大的马头风火山墙。门窗风格较为独特,除花格门窗外,还有图案寓意吉祥、充满生活情趣的石窗。1943年至1945年,浙东区党委机关设于此,堪称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心脏”。南翼楼西面为大门,进口处竖立着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的“中国共产党浙东区委员会旧址”草书大理石碑,字体古朴庄重,檐下悬挂原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长王芳手书的“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匾额。馆内共展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浙东革命根据地有关党的建设、政权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等七方面内容,共陈列历史照片一百六十二幅,图表三十九张,各类革命文物二百六十一件,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浙东革命斗争的历史。随后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四明山革命英烈纪念碑,缅怀了在那儿牺牲的英烈。
最后,我们参观了距今七千年前,余姚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史前文化——河姆渡文化,使余姚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河姆渡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当时的农业、建筑、纺织、艺术等东方文明,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佐证,是我国建国以来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这次活动让大家接受了一次意义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通过观看各个展馆内丰富翔实的图片、史料和文物使大家对战争年代的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广播讲解员别具一格的讲解介绍使我们完全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时空环境;共同倾听先烈的英勇事迹,感怀那如歌如泣的峥嵘岁月,大家更深切地体会到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党的执政地位来之不易,在党员们党性得到陶冶与升华的同时,再次提醒我们巩固和发展安定和谐的社会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测试物业党支部 王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