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工程物探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领导关怀
院风院貌
文体活动
作品欣赏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建设 >> 文体活动
 
踏寻地质先驱足迹,重走根据地红色之旅
-----------记局团工委“五四”系列纪念活动江西行
 
    宁都县,江西赣州市辖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北部。核工业华东地勘局262大队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驻扎于宁都县黄陂镇,随后迁往浙江湖州和山东栖霞。
    5月5日,本人跟随局团工委相关领导,以及各兄弟单位青年代表,远赴江西开展“踏寻地质人足迹,传承‘三光荣’精神”主题系列活动。
    5月6日上午,此行50余人前往江西省宁都县黄陂镇核工业262大队”七工区”瞻仰祭拜。1956年组建的江西省核工业262大队是新中国最早组建的铀矿地质队之一。这支队伍在赣南进行了26年的铀矿资源勘探工作,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该大队曾先后为国家探明提交各类铀矿床27个。但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使他们中有的人积劳成疾,过早地倒在了赣南老区这片厚重的土地上。据不完全统计,仅在黄陂镇雪塘村,就埋葬有100多名职工,他们的平均年龄还不到48岁。2010年在宁都县设立“地质先驱纪念碑”,为广大地质工作者建立一个历史传统教育基地。
    一个小时的车程过后,我们来到了江西宁都县黄陂镇雪塘村,参观并祭拜“地质先驱纪念碑”。全体人员在“地质先驱纪念碑”前列队并默哀宣誓。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周艳代表局领导讲话,局经发处处长王国武、工会副主席黄曼尔和省第九地质大队(省核工业262大队)队长张军、纪委书记赵国岳等领导依次向“地质先驱纪念碑”敬献鲜花。在纪念碑前,我想起先辈们为我国地质工作做出的努力,为国家经济发展和体系建设做出的重大贡献,用知识、用汗水、用生命谱写了一首地质工作的“三光荣“精神之歌。我竟无语凝噎。
    随后我们来到核工业262大队老队部参观,曾经的土楼只剩下残垣断壁,只有红砖房依然立在远处的杂草丛中。在老队部的土地上已经有了新的村庄,村里的老人对我们这群远方客人露出了好奇的眼神。在核工业262大队老同志的带领下,我们走遍老队部每一寸土地,踏寻地质人当年的足迹。
 
    宁都是中央苏区前期的政治军事中心,是中共苏区中央局、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少共苏区中央局诞生地;是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的指挥中心、主要战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都曾在这里工作生活过。建国初期授衔的宁都籍将军有13人,从“宁都起义”部队走出的开国将军有30人。
    5月7日,我们来到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接受红色爱国主义教育。1930年至1934年,国民党蒋介石对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围剿”,妄图消灭革命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开展了可歌可泣的反“围剿”斗争,连续取得了四次反“围剿”斗争的重大胜利,虽然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失败了,但成功的转移了军事力量,保存了革命火种。宁都县作为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红军集结地、指挥中心和主战场之一,第四次反“围剿”牢固后方,第五次反“围剿”后方基地、阻击地、最后被迫放弃的核心根据地之一,在反“围剿”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至今还保存着许多珍贵的红色文物,革命历史文化遗产非常丰厚。共产党人在反围剿战争中体现出的勇敢、大无畏精神,在新中国建设时期展现出的实事求是精神,无不感染着在场的共青团员们。
 
    此次江西行,我们还参观了兴国县将军馆和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参观过程中那些震撼的画面深深的印刻在了我的脑海中,站在这片饱经过战火的土地上,似乎都能够闻到当年的那股硝烟。在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历程中,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坚不可摧的共产主义精神。我们记住了这几个美丽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也让我们对先辈们的事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工勘十一处   蔡家承) 
 
 
 
CopyRight©浙江省工程物探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湖墅南路220号(浙江物探大楼)邮编:310005 后台登陆